摘要:今天去劉老師家做客,客廳茶幾上擺著幾個柿子,個頭大,色澤光鮮,劉老師讓我嘗一個,我問他澀不澀,他說很甜,用酒處理了,我咬了一口,真的又脆又甜,一時就好像找到了童年的味道。
慶陽的柿子
今天去劉老師家做客,客廳茶幾上擺著幾個柿子,個頭大,色澤光鮮,劉老師讓我嘗一個,我問他澀不澀,他說很甜,用酒處理了,我咬了一口,真的又脆又甜,一時就好像找到了童年的味道。
我就喜歡吃這種又甜又脆的柿子,卻不喜那種軟柿子,一吃糊一嘴,甜味也有些膩人,我們老家把這種又甜又脆的柿子稱為水柿子,小時候我意味是水地里長的,后來才明白水柿子其實就是水“暖”的柿子。
柿子初下樹的時候都非常澀,上過小學(xué)的人都知道是因為柿子中的單寧素未轉(zhuǎn)化,所以初摘下的柿子都要進行脫澀處理,我們老家就叫“暖柿子”, “暖柿子”的方法很多,過去人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柿子浸泡在溫水缸里,適時的換水,一周后就可以吃到又脆又甜的柿子,也就是我才提到的水柿子。
柿子不“暖”需要放置很久才能脫澀,但到那時候柿子早變軟了,那種柿子沒牙老漢才喜歡呢。
吃柿子,捏軟柿子,我相信我不喜歡軟柿子的原因還有一重,就是柿子被人視為沒骨頭,且相關(guān)柿子的話語中甚至多少帶著點曖昧,鄉(xiāng)下人的“來,吸個柿子”其實與“扎個包包”是一樣的意思。
我沒有深究過柿子的營養(yǎng)價值,但聽過一個故事:村里某位長輩年輕時去參軍,走了很遠的路去參加體檢,或因為運動心動過快,被懷疑有心臟病,后經(jīng)過一位老中醫(yī)指點,上街一口氣吃了七個大柿子,再去復(fù)檢就一切都正常了。
劉老師家的柿子味道真的不錯,總感覺好久沒吃過這么有味的柿子了,于是就問他那里買的。
在我的意象里,慶陽人栽種柿子的似乎不多,柿子大都是外地拉來的,水果店里大大小小的,產(chǎn)地不同,味道總有些差異。
劉老師明白了我的意思,一下子笑了,說知道你喜歡的話就不送人了。
我不明白他的意思,他就繼續(xù)解釋說,這是在“淘慶陽”買的,一斤一塊錢,10斤就包郵,我們在網(wǎng)上下了單子后就直接送到學(xué)校后門,說是扶貧柿子,我當時買了50斤,貨到后是七個小包裝盒,害怕吃不了,還把一半分給了我們同事了。
在劉老師幫助下點開淘慶陽,才知道是印象慶陽網(wǎng)下的一個銷售平臺,里面許多土特產(chǎn)都很便宜,有寧縣政平的大蔥、什社的小米、五谷雜糧和土蜂蜜一類的東西,一時就突然想起網(wǎng)名金星狼在印象慶陽網(wǎng)上班,就撥了電話咨詢柿子的事。
老金聽我問柿子,就笑了,說:“你是不是睡的想起來了,那柿子一上線就被搶光了,早都下架了。”
他明白我不知道原委,就告訴我詳情,說那柿子是幫盤克的貧困戶老張賣的,老張家里有幾樹柿子,年年結(jié)很多的柿子都爛在樹底下,吃不了,變不成錢,今年單位扶貧,幫忙在網(wǎng)上賣,一千多斤柿子一上線就被搶光了。”
臨別時劉老師把余下不多的幾個柿子給我裝在袋子里,說柿子要好吃,暖柿子也要講技巧,他把他處理柿子的方法也告訴了我:“把柿子表面擦干凈,在白酒碗里醮著過一遍,包封在一個大膠袋里放4-5天就好了。”
看到文章的朋友不妨都試試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