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王冕,字元章,浙江諸暨楓橋人,他雖不為官,但是《明史》有其傳記,《歷代筆記小說選》有其介紹,著名小說《儒林外史》開篇就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。王冕家庭貧寒,自幼好學(xué)。據(jù)《王冕傳》記載,他在七八歲時,父親讓他放牛,他就把牛放在田埂上,偷偷地跑進學(xué)堂,去聽學(xué)生念書。傍晚回家時,竟把放牧的牛忘在了田野里。父親大怒,痛打王冕。后來王冕寄居在寺廟里,每到夜里,他偷偷走出來,借著佛像前長明燈的光誦讀。安陽的韓性聽說后,收他為學(xué)生。
最近,“不要人夸顏色好,只留清氣滿乾坤”成為人們頻繁提到的詩句,這句詩引自元朝著名畫家王冕。詩名為《墨梅》,又名《墨梅圖題詩》,全詩為“吾家洗硯池頭樹,個個花開淡墨痕。不要人夸顏色好,只流清氣滿乾坤。”
王冕,字元章,浙江諸暨楓橋人,他雖不為官,但是《明史》有其傳記,《歷代筆記小說選》有其介紹,著名小說《儒林外史》開篇就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。王冕家庭貧寒,自幼好學(xué)。據(jù)《王冕傳》記載,他在七八歲時,父親讓他放牛,他就把牛放在田埂上,偷偷地跑進學(xué)堂,去聽學(xué)生念書。傍晚回家時,竟把放牧的牛忘在了田野里。父親大怒,痛打王冕。后來王冕寄居在寺廟里,每到夜里,他偷偷走出來,借著佛像前長明燈的光誦讀。安陽的韓性聽說后,收他為學(xué)生。
王冕一開始時追求功名,但是屢試不第,他滿懷憤郁,一怒之下,將參加科舉考試的文章付之一炬。憤而出走,游歷天下,盡覽祖國大好河山。王冕在游歷北方時,看到元朝統(tǒng)治者耀武揚威,殘暴百姓,心中怒不可遏。這次游歷,使他看清了元朝各級官吏的頤指氣使,他發(fā)誓不再追求功名,永世不入仕為官。
元代文學(xué)家李孝光曾任秘書監(jiān)著作郎,他看王冕才華橫溢,想推薦他到府衙做一小吏,可是王冕卻不領(lǐng)情,說道:“我有田可以耕,有書可以讀,難道還愿意整天抱著文卷站在官府里,讓人奴役嗎?”有一次,朝廷的一個使者路過紹興,久仰王冕大名,要求見他,卻遭到他拒絕。當(dāng)使者離開不久后,王冕倚樓長嘯,令使者十分尷尬。
元末明初歷史學(xué)家、文學(xué)家、翰林學(xué)士危素曾任參知政事,住在鐘樓街。有一天,他騎馬經(jīng)過王冕的住處,王冕不認(rèn)識他,行了一個禮請他坐下,也沒有詢問其姓名,忽然問他:“住在鐘樓街的是你嗎?”危素說:“正是。”王冕聽了后就再也不與他搭話了。危素走了以后,有人問他此人是誰,他笑著說:“此人必是危太仆,我曾讀過他的文章,看去有奸滑之氣,現(xiàn)在看他舉止,果然如此。”
王冕的老師、同鄉(xiāng)王艮,很欣賞王冕的才學(xué)和品行,曾親自登門拜訪過王冕的母親。王冕有一次身穿襤褸衣服去拜望王艮,王艮見到王冕這副樣子,馬上替他洗塵,贈他鞋子,并勸他做官,王冕笑而不答,放下鞋子揚長而去。
朱元璋平定婺州后,即將攻取越州,屯兵九里山,久聞王冕大名,愛其才能,找到他之后,請他為幕僚,可是王冕死活不就。元惠宗至正十九年(1359年),朱元璋派兵強請王冕,授予官職。王冕以出家白云寺為名,拒絕出仕為官。
王冕后來帶著妻子和子女隱居于深山中。王冕隱居深山之后,生活日益窘迫,父母跟他吃苦受累,讓他心情十分難過。為改變生活窘?jīng)r,他以賣畫添補生計。他一生愛好梅花,他的梅花以胭脂作梅花骨體,花密枝繁,別具風(fēng)格。他的書畫很受時人喜愛,求字索畫者絡(luò)繹不絕,也為他的生活增加了不少收入。他的《墨梅》,簡約灑脫,一梅橫出,枝干挺秀,淡淡的梅花傲然獨放,似有陣陣幽香飄來。特別畫上的那首七言律詩,詠物言志,高雅情操溢于筆端。
編輯/李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