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閆孟村位于鎮(zhèn)原縣屯字鎮(zhèn)中南部、慶鎮(zhèn)二級公路沿線,在當地來說是個條件不錯的村子,但曾經89戶306名貧困人口卻成為全村集體奔小康的“后腿”。
印象慶陽網訊 據掌中慶陽客戶端3月28日消息 (記者 杜斌偉) 閆孟村位于鎮(zhèn)原縣屯字鎮(zhèn)中南部、慶鎮(zhèn)二級公路沿線,在當地來說是個條件不錯的村子,但曾經89戶306名貧困人口卻成為全村集體奔小康的“后腿”。2012年,42歲的李娟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,帶著全村413戶1796名群眾向著全面小康的目標進發(fā)。2014年,在李娟的帶領下,閆孟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60元,徹底摘掉了“貧困村”的帽子,成為全鎮(zhèn)率先脫貧村之一。她本人2010年至2012年連續(xù)三年被縣婦聯評為“三八紅旗手”,2014年被縣婦聯評為“先進工作者”,連續(xù)12年被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評為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“先進工作者”。
李娟從小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,1987年結婚后,她從一個窮家來到了另一個更窮的家。“光靠種地是擺脫不了苦日子的路”,李娟決定找別的賺錢門路,做泥瓦工、種烤煙、擺地攤。打小過慣了苦日子,這恰恰磨煉了她堅強的性格和踏實的干勁,經過幾年的發(fā)展,在上世紀90年代初她家蓋起了新房,買了拖拉機,成了十里八村人人羨慕的“萬元戶”,鄉(xiāng)親們都說她能干,是個女能人。
日子紅火起來后,李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,入了黨,1993年進了村“兩委”班子,心里放下了“小家”,裝進了“大家”。在她看來,自己的日子好了不算好,要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。2012年擔任黨支部書記后,她首先從提升黨員隊伍致富帶富能力抓起,牢牢把握學習政策理論、科技知識、實用技術三個重點,建立黨員“三個一兩幫帶”學習培訓機制,每一名年輕黨員學習掌握一項農村實用技術,發(fā)展一項增收致富產業(yè),幫帶生活困難黨員和貧困群眾兩戶。如今,全村培養(yǎng)黨員致富明星示范戶9戶,產業(yè)致富帶頭人17名,幫帶貧困群眾57戶。
全市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啟動后,看到仍有不少群眾日子過得緊巴巴,李娟又積極引導群眾依托產業(yè)脫貧,把蘋果作為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的優(yōu)勢主導產業(yè)。她組織引導從157戶村民手中集中流轉土地1031畝,招商引資3000萬元,建成千畝矮化密植有機蘋果示范基地1處,預計今年成花見果,2019年進入盛果期。在全村建立蘋果產業(yè)黨群互助組3個,參與黨員群眾120多人。已有400多個農村剩余勞動力與投資經營商建立了常年勞務用工關系,通過流轉土地抓點示范,讓農戶有了土地流轉金和勞務工資“兩份收入”,解決了土地撂荒、勞力短缺、經營效益低下“三個問題”,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元,人均增收800元以上,極大增強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。
為了夯實閆孟村的發(fā)展基礎,李娟積極爭取資金扶持,實施村部維修改造工程,建成了黨建活動室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。同時,還積極爭取教育項目,新建村級幼兒園1所,建成校舍2幢12間,今年8月份將投入使用。依托村組道路建設項目,新修通村水泥路1條3.5公里,通村砂石路8條13公里。積極配合供水管理單位完成自來水入戶60戶,群眾行路、就醫(yī)、吃水、用電、入學等“五難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穩(wěn)定脫貧21戶137人,貧困面持續(xù)下降7.6個百分點。
“雖然閆孟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,但目前仍有71戶228名貧困戶?,F在,全村已經形成了黨群、干群同心同向謀發(fā)展,合力合拍促發(fā)展的黨建扶貧工作新格局,相信趕在2017年一定能實現整體脫貧。”李娟信心滿滿地說。
編輯/車永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