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今年以來,鎮(zhèn)原縣財政局以提升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為出發(fā)點,統籌協作、多點發(fā)力,實現了績效管理工作從“有”到“優(yōu)”的轉變,推動預算績效管理駛入“快車道”。
今年以來,鎮(zhèn)原縣財政局以提升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為出發(fā)點,統籌協作、多點發(fā)力,實現了績效管理工作從“有”到“優(yōu)”的轉變,推動預算績效管理駛入“快車道”。
夯實績效“支撐點”
筑牢管理制度基石
按照“先建制度、先搭框架”的原則,健全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體系,先后出臺了《鎮(zhèn)原縣預算績效管理辦法》、《鎮(zhèn)原縣預算評審管理實施細則》、《鎮(zhèn)原縣預算績效管理結果應用辦法》等制度,逐步形成涵蓋績效評估、績效目標、績效監(jiān)控、績效評價、結果應用、第三方機構管理等預算績效管理各領域、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制度體系,通過“延鏈、補鏈、拓鏈”健全全鏈條績效管理,基本形成“全方位、全過程、全覆蓋”的“1+6+N”預算績效管理體系。
助推績效“起跑線”
抓好事前績效評估
建立“單位自評估+財政重點評估”的事前績效評估機制,對申報的新增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和預算評審,將評估評審結果作為新增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,在預算安排上優(yōu)先支持投入合理、使用效益高的項目,切實從源頭上嚴把財政資源配置關。同時強化源頭管控,加強績效目標管理,2024年部門申報的項目支出和部門整體支出預算全部編制績效目標,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申報、同步審核、同步批復,推動預算編制規(guī)范高效,財政資金分配科學精準。
把握績效“指揮棒”
及時進行預算糾偏
按照“全面覆蓋、突出重點”的原則,對項目資金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(zhí)行進度實行“雙監(jiān)控”,由各部門對所有項目支出開展自行監(jiān)控,財政部門每年8月和10月集中組織開展績效運行監(jiān)控,動態(tài)掌握績效目標實現程度、資金支出進度、項目實施進程等,分析預算執(zhí)行進度慢、績效水平不高的原因,及時對偏離目標情況進行預警糾偏,督促相關部門和單位改進管理,防止低效和無效支出情況,確保預算資金安全有效。
戴好績效“緊箍咒”
專注事后績效評價
按照“誰支出、誰自評”的原則,組織各預算單位對上年度預算項目支出、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、部門(單位)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自評,自查“花了多少錢”“辦成多少事”“產生多少效果”。扎實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,聚焦縣委、縣政府重點關注和資金量大、覆蓋面廣、社會關注度高的項目,采用“預算單位+財政+第三方機構”形式開展重點績效評價。
善用績效“成績單”
強化評價結果應用
積極推進預算績效信息公開,鎮(zhèn)原縣財政局推動預算單位擴大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的范圍,從績效目標到評價結果等方面加大公開力度,硬化預算績效責任約束。推動績效與預算管理深度融合,縱深推進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,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機制,及時反饋績效評價結果并督促部門整改提高,切實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安排下年度預算編制、審核和調整的重要依據,把績效評價結果與中長期規(guī)劃制定、資金分配、項目庫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,提高績效管理在預算管理中的“話語權”。
編輯/趙俊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