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隴東,攪團是當?shù)孛癖娖毡闅g迎的一種美食,尤其在冬夏時節(jié),其歡迎程度更是超出想象。因為它制作簡單、食材常見、好吃可口,因而廣受贊譽。
在隴東,攪團是當?shù)孛癖娖毡闅g迎的一種美食,尤其在冬夏時節(jié),其歡迎程度更是超出想象。因為它制作簡單、食材常見、好吃可口,因而廣受贊譽。
據(jù)傳,攪團是諸葛亮發(fā)明的美食。那時攪團的名字叫“水圍城”。諸葛亮當時在西祁屯兵時,因久攻不下中原,便在那里駐扎,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。為調節(jié)軍中伙食和士兵的思鄉(xiāng)之情,便發(fā)明了這道美食。
有言道:“攪團馓飯,老漢娃娃的好飯。”
多數(shù)人用雜糧面做攪團,將面粉與玉米面按比例和勻,倒進開水鍋中,同時不停地攪拌,直至沒有干面粉為止;再倒入開水,用搟面杖劃團,待燒開冒泡之時,再攪動直至無顆粒;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,待熟后,最后一次攪勻,一鍋攪團就算完成。
做攪團需要有很好的力度掌握,這樣攪出來的攪團口感細膩、質地勁道。攪團出鍋以后還有一種東西也特別好吃,就是它粘在鍋上被烤焦的部分,我們稱“鍋巴”,用鐵鏟一整塊鏟出來,咬一口,焦香酥脆!
一般來說,人們的飲食文化特色與社會的發(fā)展和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,“攪團”作為一種飲食,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祖輩們的生產(chǎn)生活方式。“攪團、攪團”,其最大的特色在于一個“攪”字上,而“攪”的時候,是有一定講究的。老人們有“七十二攪”的說法,不多攪也不少攪,必須剛剛好,中間不能停歇,要按順時針,不能反方向攪,對臂力、速度、耐力都有一定要求。美味可口的攪團,除了光滑、勁道、細膩,湯汁的調配也是非常重要的,香油、辣椒、蒜泥、芝麻、醋等佐料一樣都不能少。吃的時候,將其澆注于攪團中,夾起一小塊,放入湯汁中輕輕一蘸,那種味道酸辣爽口,回味無窮。也可以涼調冷拌,將剛出鍋的熱攪團置于案板放涼,待冷卻成型后,用刀切成條狀或塊狀,最后用調好的湯汁澆制即可。
關于攪團,隴東人有著不同的吃法,一般有甜湯和酸湯兩種,甜湯是用胡麻油外加洋芋絲、旱韭菜、紅蔥等熗出的湯汁;酸湯就是用漿水或食醋、胡麻油、旱韭菜熗出的湯汁。攪團分為蕎面攪團、洋芋攪團、薯粉攪團等五花八門,其味各異,食味獨特,營養(yǎng)不同,過大年肥肉吃多了,吃膩了,不妨馓一鍋攪團,那或許會使你大開胃口,極大地刺激你的食欲。
編輯/趙俊陽